下载APP
OPPO非凡记忆,云南财经大学非遗嘉年华昆明官渡古镇研学采风行圆满结束

掌上春城

2025-04-29 14:58:28

掌上春城讯 近日,作为“非遗正青春:指尖匠心 光影新声”2025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云南财经大学的20位同学在主办方的组织下,前往昆明官渡古镇开展非遗采风研学活动。此次活动由OPPO云南全力支持,借助其先进的哈苏影像技术,同学们用手机记录下非遗技艺的珍贵瞬间,深入感受云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云子围棋

上午,同学们首先来到官渡古镇的云子围棋馆,探寻云子的制作奥秘。

云子作为云南围棋的代表,其制作技艺在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在现场,云子工艺大师详细讲解了云子的制作流程:先将“碳酸钡”“三氧化二锑”和“石英沙”等各种原料按特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,放入碳窑炉或电炉,在1200度以上的高温中熔炼;接着师傅用铁棒蘸取熔化的汁滴子,这一步骤需一气呵成,对师傅的经验和手法要求极高。

滴好的棋子经过退火、用滚筒和沙子打磨、清洗、人工选子(分大、中、小三号)保证质量、上油、包装等多道工序,最终才成为一颗颗色泽温润、质地均匀的云子。同学们认真聆听,不时用OPPO手机记录下关键步骤和精彩瞬间,对云子制作的精细程度赞叹不已。

采风同学拍摄作品

乌铜走银

随后,同学们走进乌铜走银的制作车间。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省石屏县地方传统技艺,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始创于清雍正年间,至今约有近300年历史。

在制作车间,不传承人向同学们展示了乌铜走银繁杂的制作工序,一般要经过炼制乌铜、打坯、刻图案、走银、成型、抛光、焐黑等近20道工序。其中,炼制乌铜时在熔化的铜水中加入黄金及其他金属的配方是关键技术;走银环节温度控制至关重要,因为铜与银的熔点极为接近,仅为130度的差异,一旦温度控制不好,走银时乌铜可能同时熔化。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乌铜走银工艺品,被其黑白分明、典雅别致的装饰效果所吸引,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精美的传统技艺。

采风同学拍摄作品

滇剧梨园

下午,同学们来到古渡梨园,欣赏了一场精彩的非遗滇剧表演。

滇剧作为云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,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,拥有丝弦腔、胡琴腔、襄阳腔三大声腔,其声腔独特,表现力强,板式多变,曲调流畅,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滇剧传承人在表演结束后,为同学们讲解了滇剧的发展历史,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声腔的传入,到清代的孕育兴盛、民国时期的衰落,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与发展,以及如今面临的挑战。

洪小柱老师(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副馆长、滇剧市级非遗传承人)感慨地说:“看到有这么多年轻人走进梨园,认真听完一曲戏,我真的非常感动。滇剧需要年轻一代的关注和传承,希望你们能把这份文化遗产传播出去。”同学们被滇剧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人的热情所感染,不少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滇剧,没想到家乡的传统戏曲如此精彩。

采风同学拍摄作品

此外,同学们还参观了滇派内画和滇派面塑的展览。

在滇派内画展区,画师们在小小的瓶内用特制的工具绘制出精美的图案,人物、山水、花鸟栩栩如生。同学们与传承人交流互动,学习简单的制作技巧,并记录下了这些精彩的创作过程。

此次OPPO非凡记忆,云南财经大学非遗嘉年华昆明官渡古镇研学采风行活动,不仅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云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,也通过OPPO手机的镜头,将这些珍贵的非遗瞬间定格,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留下了宝贵的数字资料。未来,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非遗、参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,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
掌上春城记者:谢春梅
责编:高杉
编审:符亚丽
终审:周健军